炒股问题_股票问答_专家推荐股票_问股室_问股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炒股最惨者真实的故事(我的炒股故事)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炒股最惨者真实的故事,以及我的炒股故事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股民悲惨自述刷屏:1年工资不到20万,年初1000万进去,如今只剩300多万

近日,在某投资社区,一位投资者从1000万亏到300万的故事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也反映当下股票市场严重的结构性撕裂行情。

一边是新能源股的如火如荼,一边是传统地产股保险股不断新低,海外中概股也“血雨腥风”,腰斩又腰斩。这位重仓地产、保险等低估值股的投资者,在杠杆作用下损失惨重。

这位投资者自述生活在广东的一个小县城,一年工资不到20万左右,做投资11年,从几万到今年3月到1000万,然后如今只剩300多万。原本想赚到2000万,拿1000万回武汉买别墅。

这位投资者反思杠杆是双刃剑,不该继续加杠杆。不过虽然财富波动巨大,这位投资者平时消费不高,生活消费并没有什么影响。

投资11年,今年3月1000万

如今只剩300多万

这篇发于12月1日的帖子中投资者自述,“到今天投资差不多11年,从几万块钱开始到今年3月份差不多到1000万,然后到现在12月1日还剩下300多万。”他表示,作为一个小散普通人来说一下自己的过程也反思总结一下自己。

这位投资者表示,从1000万亏到现在300多万,因为年初时持仓万科、平安、融创,跌幅大家都看得到,我同时A股有融资300多万。

我们来看看今年3月初至今,万科A、中国平安A股、融创中国的股价走势。

万科A,3月初股价32.1元,如今最新股价19.27元,股价跌幅40%。

中国平安A股则从82元附近,跌到如今的49元,也跌了40%。

融创中国同期则暴跌了56%。

重仓股跌幅巨大,又加了杠杆,这位投资者损失惨重,根据所晒的图,仅融创中国一只股票就亏了314万元。

生活在广东的小县城

一年工资不到20万,消费不受影响

这位投资者自述心理变化如下,本来想等赚到2000万,就拿1000万回武汉买别墅,剩下1000万投资。心理层面有些影响,生活消费没什么变化。

首先说说心理变化,我在1000万的时候经常觉得钱没什么用,因为我在广东的一个小县城消费的地方真不多,自己个人也不爱高消费,同时还舍不得拿太多钱出来花,有钱都想继续投到股市,当时想到最多的是赶紧赚到2000万,到时候拿1000万在武汉买一套别墅,剩下1000万继续投资,老妈可以一起回到老家了。

当时觉得有钱也就那么回事,因为对于我一年工资不到20万左右的人来说1000万真的算是挺多了。现在只剩下300多万,开始回想1000万的感觉真美好,不担心失去工作,毫无生活压力,虽然不怎么花,但是那种花钱随心所欲的感觉真美妙。

但我记得我在1000万的时候一点都没体会到这些,还偶尔欲望在骚动,觉得钱没地方去花钱有些烦恼。1000万的时候觉得投资没那么难,现在开始回想自己真的能保证一直在股市赚钱吗?到底我要怎么在股市来赚钱。还好目前我个人生活跟家庭生活质量都没有下降,1000万的时候怎么消费,现在一样怎么消费,因为我一直的习惯是都不怎么花钱,也不喜欢嘚瑟,唯一影响只有心理层面。

坚持买便宜的股票,杠杆是把双刃剑

还有300多万也还好

投资者表示,自己不会分析股票,都是在某社区看别人分析觉得不错就买,但是我一直自己坚持不买贵的股票,简单看下PE,看下市值,大概觉得未来能有多少就买了。同时还特别买那种不受市场待见,持续下跌的股票,然后一路就靠这个忍耐,熬1、2年然后等到反转卖出,基本每次都能赚到钱。就这样走过了投资的11年,从几万赚到了1000万。

这位投资者反思,但是杠杆确实是把双刃剑,我在1000万的时候确实不应该再加杠杆,当时我想的是超过1000万整数比如1100的时候就减100万杠杆,直到减完为止,但是现实没给我这个机会,还没到1100就开始一路跌到现在。

我实际15年的时候因为杠杆差点被平仓,所以我对杠杆是受到了教训的。我为什么在1000万的时候加仓,因为我觉得1000万融资300万比例不高,买的股票也不贵,A股大盘才3000多点风险也不高。实际到现在我也不可能爆仓,A股最低点时我记得担保率也还有140%左右,港股还有100多万融创没有融资,可以随时把钱转过来。

但是现在反思实际不应该融资,因为已经有1000万的时候安全是最重要的,同时持仓3只股票2只是地产,一只平安也跟地产强相关。如果没有杠杆我应该更有耐心熬下去,28块的万科,78的平安,38的融创应该总有到的那一天。

现在只能说还好,还剩下300多万。

这位投资者说,现在同时把2只股票都卖掉了,全部买入了1只。

这位投资者集中投资几只差不多同行业或相关,地产及受地产影响的平安,还加杠杆,确实风险较大,并且虽然反思了杠杆,却还是将持仓集中到1只股票上,这种风险仍然是很大的,虽然他自己分析重仓的那一只股票目前很有信心。

网友评论:对市场保持敬畏

网友认为这位投资者并不够保守,加杠杆不是谨慎态度,并且过于集中在地产行业;也有网友表示,忘掉1000万,11年从几万到300万也是非常厉害。

网友1:还是不够保守啊,加杠杆就不是一种谨慎的态度,何况仓位过度集中在房地产这一个行业,现在应该吸取教训,任何一个行业再看好,也不应该超过30%的总仓位,就算发生黑天鹅事件,也不会伤筋动骨。你的经历对我也是一个警醒,投资永远如履薄冰,就算你过去再成功,如果不够保守,也有可能毁于一旦!

网友2:明显低估我也不会加杠杆,因为借贷是有利息的,极度低估了还可能继续再下跌50%,而且,低估可以持续3-5年,加杠杆你心态就不可能正常,就算你心态好,一个黑天鹅就让你爆仓了,被迫卖出……

去年之前,谁会相信有一个病毒厉害到在21世纪、科技这么发达的今天,让美国死掉接近100万人吗?美国打一场局部战争都只死一两千人……

今年之前,谁会相信,整个中小学学科培训会全行业消失吗?

对市场要保持敬畏之心,不加杠杆,这是基本的原则。

网友3:忘掉1000万,11年,从几万到300万,其实也挺牛了。

来源:中国基金报

编辑:张恒 苗亚祥

“我妈唯一一次炒股赚的钱,比我爸一辈子炒股赚的都多”:30年老股民们的故事

 

记者|曹蓓编辑|王毕强

今年春天,当股市重新站上3000点的时候,不少人相信,千算万算,股市的春天也该来了。

几个月前热血沸腾的市场情绪,在4月下旬开始的几次大跌后戛然而止。虽然仍有不少机构对牛市怀有信心,称此刻是“牛市初期的大调整”,“牛市长期逻辑未变”,然而,却再也无法像年初那样,“涨”声一片。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2018年底,内地股市的个人投资者为14615万人。

老路、老何和黄奇,是这1.4亿股民的其中之三。他们的“股龄”长的有近30年,短的也有10年,这些年的股海沉浮,他们有着太多故事和感悟。

老路:炒股的人不炒房,炒房的人不炒股

如今的老路,是个靠退休金过日子,注重锻炼和养生的人。

二十多年前辞去高薪“ALL IN”股市的勇气,现在大概不会再有。

老路是在“改革开放的窗口吹过风”的人,1992年,是他进入股市的时间,在广东,这个时间不算早,但是比起内地的很多人来说,已经算是“炒股先锋”。

广播是他了解股市的起点。那时周边不少人陆续买了股票,手里有点闲钱,他用1万多块钱开始了他的股市生涯。

他工作的地方,离深圳有几十公里,那个年代,整个深圳也只有几家股票交易所,要交易必须要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也不能频繁看行情,所有的信息来源都是广播和报纸。

“最初就是买着玩。”他说,1992-1993年的行情很好,很快,老路投入到股市里的钱就翻倍了。

“很多人说,那几年股市是闭着眼睛挣钱,也不是,也有赔的。”在周围的人中,老路的战绩算是不错的,这让他有了信心,不断往股市追加资金。

1997年,他离开了工作多年的那家合资公司,跟几个朋友一起到深圳,闯入期货市场。

开始也是不懂,就买了很多书,一边实战,一边研究,短短几天,发际线多出一圈白发,换来的是资产的快速翻倍。

“入门很简单,但是交易要学精很难。”一年后,他带着几十万的资金,重回股市。“期货太累,太耗神,股市好很多。”

两三个人,一个小房间里,盯着电脑,基本上是老路那几年生活的全部。

除了看电脑,还有看“戏”。

“悲欢离合,在交易所基本上都能看到。有人不能说一夜间吧 ,几天的时间,身价暴涨,有人一无所有。”他回忆起1990年代初期,上交所引入权证,大概意思是“支付一定数量的价金之后,就从发行人那获取了一个权利。这种权利使得持有人可以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或特定期间内,以约定的价格向权证发行人购买或者出售一定数量的资产。”

那几年,权证经历了史上最疯狂的时期。

老路说,因为他做过期货,深知权证的风险比期货更甚,也正因为此,老路从来没有参与过权证,只是看着身边的人,玩命式的“过山车”。

“1992年吧好像,深宝安向老股东发行了第一张中长期(一年)认股权证:宝安93认股权证,股民可以把房产、股票向券商抵押,但是行情震荡非常厉害,一天的振幅在30%-50%,很多人一买进去,就暴跌,当账户的资金额少于从券商那里贷款的一定比例后,就会被强制平仓,血本无归。”老路身边的一个朋友,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投入了这场游戏。

“他是在周五买入的,周六日不开盘,周一我们看到他,头发一下就白了,不夸张地说,老了十几岁,憔悴的可怕。他说,周五、周六、周日三天时间,只睡了两个小时。他告诉他爱人,就看周一开盘,如果爆仓,全家就要睡大街,如果赶上行情,那就至少十年不愁。”老路笑着说,“他所有的家里人都在骂,家里大哭小叫了好几天,谁也睡不着觉。还好,周一一开盘,只震荡了一下,就起来了,他马上就卖出,再也不敢做。”

但暴富和巨亏的故事,仍然在继续。

不少人通过股权质押,从券商那里不断加杠杆,每一次大跌后,就会有人跳楼,不幸中的不幸是,人死后的几天内,他买的股票又涨起来了,“那种压力外人很难理解。”老路说。

老路炒股的风格还是比较稳,但他把所有的钱都放在股市,把炒股当作职业。

2007年,是他的巅峰时期,资产翻了近十倍。

那时候,房地产已经开始经历了几波上涨,但老路从来没想过要买房。

“那几年深圳一套有独院的小别墅,50万就可以买到,便宜的很,但是那时候没有买房的意识,一是自己有房子住,再一个也没想到房价会涨这么厉害。”有意思的是,老路身边专职炒股的人,没有一个炒房。

“因为我们的第一桶金是从股市来的,所以还是想在股市摸爬滚打。一般来说,炒股的人不炒房,炒房的人也不会大规模进入股市。隔行如隔山,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门道。老路不投资房地产还有一个原因,“房地产占用资金量很大,钱就会变成死钱,动不了。而股市的一波行情,如果能赶上,远比房地产赚得多。”

任何市场都有周期,这点他很明白,但他万万没有料到,2007年6124点以后的这次下跌周期这么长、这么剧烈。

“最初还以为大盘顶多调整一两千点,周期不超过几个月,没想到2015年那个顶出来后,整个大三角形就出来了。”老路指着一张图,“你看,一直有6124-5178点这条线压着,底部在1664-1885点,这几年股市一直在这个大三角形中间震荡。”直到现在,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天天盯着股市,老路还是相信K线图的力量。

“短期可能会有偏差,大周期是靠谱的。”他说。“国际的炒家也是根据这个图,只不过他们对国际形势和各类消息了解的比我们清楚,视野和格局都不同,所以把握得会更准确。”

今年年初出现楼市小阳春时,老路就判断,根本不会出现那些机构和分析师所说的牛市,“底还没扎实,还要再下探一下,起码大盘要突破3500-3600点,在这个位置震荡后站稳,才有可能有大的反弹。”

果然,不久后股指就重新回到3000点以下,遇上贸易战的“黑天鹅”,重回惨淡。

“肯定还是要回到五六千点的,就是需要很长时间,10年都有可能。”他说。

就在他被困股市的这些年,房地产一路狂飙,经历了数轮上涨后被数轮调控,然后重复上涨,一次次刷新他的认知,一万、两万、十万、十几万,他看着周边的房产挂出的单价“日新月异”。

老路现在想想自己当年,笑笑摸着头,“哎呀,谁能想到呢。”

然后就开始了一天的日常,看新闻,锻炼,做饭。

老何:幸亏当年卖了股票,买了房

老何,是合肥这个二线城市的第一代股民。

1990年代初,安徽省的第一家证券营业部在合肥的市中心开业。

那时候的老何,还是小何,刚参加工作不久,在一所学校工作。交易所就在离家几百米的地方,方圆两公里的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城市的核心区,其中包括古玩市场、集邮市场、还有国库券市场,那里集中了老何和他的父辈所有投资方式。

“那时候没有网络,业余生活除了打打乒乓球、游游泳,就是逛那些市场。”老何所说的那个时代,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非常陌生,就像那个时代的证券营业部。

对股市的宣传大部分是通过机关报和党报,在老何的印象中,只知道那是国家的证券交易所。“开市的时候,大家都往里面挤。每天早上,营业部的卷帘门缓缓卷起,人们就蜂拥而入,挤在营业部高高的柜台窗口前,争相递进各自手中的单子,上面写着要买卖哪一只股票和买卖多少。交易所有一块显示屏,只有上海飞乐、上海延中实业等8只股票,就是‘上海老八股’。”这被老何称为小本本时代,语气里多少流露着那么一点过来人的骄傲。

2000块,是没有多少积蓄的老何投入股市的第一笔资金,那几乎是当时他将近一年的工资收入。他不懂股市,炒股更多是因为好奇,第一只股票是瞎买的,一个多礼拜后,账户里多了四五百块钱。

“很高兴的。”好像每提起一次,那种激动和喜悦的情绪就像能穿过将近30年的岁月,随着回忆重现一次一样,老何跟那个时代的股民一起,享受到中国股市在初期撒出的“喜糖”。

“那几年基本上都是赚钱的,赚多赚少的差别。”他说。

1994-1995年,合肥国企改革,本地的合钢、安纺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工人。合肥有句老话:“男娶安纺,女嫁合钢”,足以说明这两家企业曾经的地位。不像现在,很多人在失去工作后远走他乡寻找其他机会,那时候下岗的工人,仍然留在合肥,股市是他们不用上班,收入也不少的“新工作”。

年轻的老何,没有经历下岗,却也开始向股市投入越来越多的财力和精力。刚开始不懂,所以他陆陆续续买了一些书,“那时候出的书很简单,就是教怎么买卖,介绍一些简单的概念和指标。”

所有的积蓄,虽然没多少,却都在股市。

每天中午吃完饭后,跟其他人一样,老何会去交易所看会盘。几轮交易过后,老何越来越“懂”,于是开始尝试炒短线、做波段。“没有可以参考的资料,没有现在电脑和手机软件这么方便,怎么办?就在家自己画K线图,每天写最高价、最低价、波段,分析走势。”

他还打新,现在他还记得第一只打新的股票——东方锅炉,“4块多中的签,开盘16块多,最初,股市没有涨跌幅,一次就赚了1000多块钱。”1990年代初,万元户的概念还没有消失,1000多块对普通人还是一笔不少的钱。

几笔战绩不错的交易后,老何信心满满,从刚开始的谨慎,变得胆大起来。

随后,他掉进了股市的第一个“坑”。“那是一只农业板块的股票,我刚买了就跌,跌了不甘心,不舍得割肉。”那一次以后,老何变得理性,他设定了一个目标涨跌幅,5%,也学会了摊薄股本的方法,把钱分批次入场,“这是我们那个年代最基本的方法。”

每个炒股故事里,都有一个最大的“坑”。

老何的那个“坑”,就是中石油,“我做了很多分析,战略资源、不可再生,这么大的企业。”于是,他在48块的价位入场,随后中石油股价一路下坡,老何亏了不少钱,直到现在也没出来。

不过老何说,自己还是幸运的,后面几次股市大跌,他都逃过了,“每一次大跌过后,交易所就没人了,大家没信心,也没钱,但是呢,股市就像‘割韭菜’,很多人出去,就会有很多人重新进来。”

如果不是2007年买房,老何可能会跟不少至今仍一蹶不振的老股民一样,提起炒股都是一言难尽的表情,然而,老何的命运,在那一年他们准备买房的时候发生了转折。

“我们这个年代的人,都是单位分房。结婚的时候,住在我父亲单位分的一套楼房里,几年后我们就一直想换房,那时候已经进入了商品房时代,我和我爱人看中一套万科的房子,140多平方米的跃层,总共40多万块,我们就把原来的老房子卖掉,卖了20万块。当时在犹豫,要不要把这20万块投进股市,炒一把,可能就能把新房子买了。但想了又想,太冒险了。”正赶上股市低迷,身边的人也没什么积蓄,所以他们决定剩余的部分向银行贷款。

也就是那次买房,让他逃过了股市大跌,直到如今他还不断感叹自己运气比较好。

老何很庆幸,自己当年没有卖房炒股。他看到身边的很多人,开始把资金从股市里慢慢撤出,买房置业,资产翻番,还有朋友到国外定居,“这给了我很多启发,所以我也开始把股市当作业余生活的一部分,玩玩而已,不必太当真。”

他的一个亲戚跟他做了相反的选择,证券专业毕业的人,卖了两套房把资金投入股市,却在2015年的股市暴跌中,被当时的熔断机制强行平仓,之后的故事可想而知。

“我的小孩如果单独做炒股,我是绝对不赞成的,十万、二十万玩玩还可以,全部投入股市绝对不行。”他说。“如果一直在股市,99.9%的人都是赔的,这是肯定的。”

黄奇:我只买房地产股,不追涨、不割肉

黄奇是新一代股民,股票只是他资产配置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始终是一小部分。

他进入股市不算早,那时他对股市不了解,也不关心,零零散散的有关股市的知识,来自于炒股的父亲。

他的父亲也是个老股民,也是散户中非常典型的类别。

“炒股那么多年,我父亲看的书至少有1米高,包括各种有关股市的分析、技术类书籍,如何看图、如何看指标,每天都在钻研技术。你听他讲,分析得头头是道,就跟证券分析师说的一样。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非常谨慎和敏感,上下波动1%就会沉不住气。下跌1%,就开始睡不好觉,担心继续跌;上涨1%,也会很紧张,担心第二天跌了错过最佳跑出的时机。”提起父亲的炒股之路,黄奇也觉得可笑。“有一次他跟我说,我套了很长时间的股票终于解套了,我问,赚了多少,他说,50块。”

反而他的母亲,一个对股市一无所知,连电脑都不会操作,唯一一次炒股,还是别人帮忙买进的人,入场就遭遇了下跌,跌了半年后她反而继续补仓了1万元多,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完全不去想,结果在股市反弹时一次性赚了3万元离场,从此再不碰股票。

“我妈唯一一次炒股赚的钱,比我爸一辈子炒股赚的都多。”黄奇从中的出的结论是,研究那么多理论和技术,有时候真的没什么用。完全不懂肯定不行,但是只要会看基本的就足以,过多的技术论,在股市,最起码在中国的股市,是不灵的。

投资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人性的较量,黄奇的经验是,别贪、沉住气。

最初进入股市,是因为房地产。

2009年、2010年前后,房价涨得特别凶,国家陆续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

按照黄奇的分析,一年当中,高层那么频繁的针对一个行业调控,而这种情况在其他行业从未出现,反而证明了房地产这个行业极强的生命力。“我觉得这是个机会,就开了户,开始买地产股。”

这么多年来,他基本上只买地产股,而且是只买固定的几只股票。

“刚开始那几年,国家调控的风向变化得比较频繁,每次一调控地产股就跌,一出利好就涨,地产股的流动性和换手率都很高,波动很大,短则几天,长则半月,就会有一个小波段,机会很好。”最初投入的15万元,按照政策反向操作,低买高卖,黄奇在一年后赚了6万元。

这15万元,用黄奇的话来讲,不是吃饭的钱,也不是救命的钱,就是闲钱。

“我自己有一个大概的区间,基本上是涨到5%或者10%就抛掉,从不追涨,被套住也不着急,也不去看,总有一天会解套,涨回来,这么多年我基本上都是如此。”大致看看数据分析,主要的判断来自于基本面,判断错的时候也常有,最长被套牢的时间是买一只龙头地产股,从11块多买入就在不停下跌,9块多补了一次仓,7块多补了一次仓。9个月后,黄奇从最多亏30%,到赚到15%离开。

整个过程的操作和心态跟他的母亲极为相似。

在政策进入稳定期后,房地产股票相对表现比较稳定的那段时间,黄奇也买过其他股票,“我发现只有地产股是赚钱的,其他都赔。”

重新回到房地产股票以后,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等机会。“有的股民炒股特别精,频繁的操作,没有耐心,这样呢,有可能也会赚钱,但都是小钱,不如等合适的机会,一次性操作。”

如此看好房地产,为什么不买房子?

“在楼市进入调控期的时候,政策的限制推高了买房的门槛,十几万元根本不可能进入楼市,而小城市的房子我是不考虑的,从长远来看并没有太大的意义。”随着收入的增多,他投入到股市的资金也相应地上涨,但占总资产的比例是则是相对固定的,这是他涨不贪、跌不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市场好的时候不动心吗?

“没有。”他的回答一如既往的淡定,“我的原则是,就那么多钱,只是投资的一部分而已。”

身边的诱惑比比皆是,黄奇的认识的一个朋友,卖了两套房子投入股市,还进行场外配资,万幸在2015年股市大跌之前就提前跑掉,“那是运气好,赌赢了,输了就一无所有了,我不会做这种事。”

现在他就处于空仓的等待期,“等那几只股票到我的心理价位,我就大量吃进。”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皆为化名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凤凰WEEKLY】创作,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炒股最惨者真实的故事(我的炒股故事)]

引用地址:https://www.cha65.net/202309/34768.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