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问答_专家推荐股票_问股室_问股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天涯股票论坛以及股票论坛网站大全

在最为辉煌的时代,八成网络热点出自天涯社区。(图片来源:海南三沙卫视截图)

天涯社区创始人邢明。(图片来源:海南三沙卫视截图)

【综合报道】“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谈及“天涯社区”四字,一定会勾起很多中国“70后”“80后”对于互联网最初的回忆。作为互联网发展历程中不可抹去的名字,天涯社区曾代表了一个时代。曾经的天涯社区对互联网的影响不亚于如今的微信。不仅捧红了“芙蓉姐姐”“宁财神”等最早的一批网红,还捧红了《鬼吹灯》《滚蛋吧肿瘤君》《明朝那些事》等诸多网络小说。

时过境迁,随着一声“天涯海角今犹在,人世沧桑万轮回”的感叹,如今的天涯社区终究还是要步入历史的尘埃之中。近日,天涯社区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在A股新三板终止挂牌。但即便如此,该条新闻却知者寥寥,甚至无人关注,让人更添几分悲凉之情。

最早的网红诞生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天涯社区(简称“天涯”)的兴衰荣辱,与其创始人邢明密不可分。

综合北京《投资家》杂志、自媒体“市界”报道,邢明1967年出生于河北沧州一个贫困农村家庭。1974年,父亲带着刑明参观了宋庆龄的故居。在那里,父亲语重心长的和邢明说道:“我这一辈子吃得最大的亏就是不识字,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上大学。”

1987年,邢明不负父望,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邢明找到了一份公务员的工作,进入了海南省政府信息中心工作。也是这份工作,让刑明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

1996年A股正逢牛市,几乎进入全民炒股时代。顺应潮流的邢明也加入炒股大军的行列。因工作的关系,刑明总能接收到最新的新闻消息,邢明靠炒股大赚了一笔。据说当年邢明在股市的收益超过了2000万元(人民币,下同)!

1998年恰逢扩大改革开放,中国再度掀起了创业潮。邢明也坐不住了,选择辞职“下海”创业。凭借多年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接触,邢明拿着股市赚来的2000万元在海南创办天涯社区。名字取自海南的“天涯海角”。

创办初期,天涯社区只是作为交流股票讯息的论坛,却不想误打误撞成了精英聚集地。彼时,互联网分隔开两个世界:普通人触碰这个“美丽新世界”的机会还不多,但第一批高知用户已在“四通利方论坛”(现在的新浪网)畅所欲言。

四通利方后来成了新浪网,转型门户,这批以高知群体为主的使用者候鸟迁徙一样到天涯社区。

刚开始做天涯时邢明并没有找运营团队,而是把一切都交给了用户自己决定,任其野蛮生长。就在这种“原生态”的管理模式下,天涯的用户也越来越多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只有两个程序员,不采取任何推广,也不融资的天涯最后还成功度过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而熬过了2000年互联网寒冬的天涯就以身作则诠释了这段话的含义。

2002年开始,网络作家慕容雪村开始在“天涯”连载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而才短短几日,小说的阅读量就超过了20万。在那个互联网还不普及的时代来说,这个数字可谓非常庞大。也是因此,不仅慕容雪村火了。天涯也火了!

然而这只仅是天涯走红整个互联网的“前戏”。真正让天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是2004年一则《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帖子。该帖一经发布就迅速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仅3天时间,跟帖量就超过了300万。

因为帖子影响力巨大,最后甚至惊动了大陆央视的记者采访了帖子中放弃读研,选择去贵州山区支教的徐本禹。也是因此,徐本禹获得了2004年的“感动中国”人物。

从此有了大陆央视背书的天涯开始火得一发不可收拾。“芙蓉姐姐”“宁财神”等中国最早的一批“网红”先后在此产生。随后《鬼吹灯》、《明朝那些事》、《黑道风云20》等网络小说更是锦上添花,将天涯推向了中国互联网第一论坛。某种程度上看,天涯就是网络文学的原发地,但是邢明们并没有进一步往前,时下互联网企业关注的商业模式和变现逻辑,在天涯还是一片空白,这或许也暗示了天涯后来的命运。

诞生于天涯社区的网红“芙蓉姐姐”。(图片来源:芙蓉姐姐新浪微博)

“全民话题,天涯制造”

在“全民话题,天涯制造”的高光时刻,天涯坐拥数千万的注册用户,八成网络热点出自天涯。

每天同时在线人数达3万人,当时的天涯堪称中国互联网的顶级流量担当,论坛上热帖发酵的威力比当下的微博热搜来得更加凶猛。

虽说名气在外,但天涯并不赚钱。资金压力最大时,天涯有些事业部压缩到只有1人,甚至几个月发不出工资,即使有大量“斑竹”(版主)免费帮忙维护子板块的运营,天涯也快养不活自己的运维“小团队”。

2004年,天涯资金最紧张的时候,新浪前董事长汪延和搜狐CEO张朝阳均向邢明抛出了橄榄枝,希望收购天涯,而邢明选择了拒绝,在公司最好的时候卖掉,是所有创业者最忌讳的事。他更倾向于接受入股。也是因此,天涯和搜狐、新浪擦肩而过。

此后的天涯发展的倒也还算顺利,相继拿到了IDG、联想、谷歌等机构和个人的投资。

拿了投资人的钱,邢明的天涯再也不是那个任其“野蛮生长”的论坛了,毕竟要赚钱来回报投资人,因此天涯开始了自己的商业化路线。

但如何在保证商业化的前提下,不给用户带来太多的麻烦,对此邢明颇费了一番脑汁。

在浏览遍了所有网站后,邢明发现天涯是个栏目分类的网站,可以搞一个广告栏目,这样就可以较大程度上减少版面上的广告对网民的影响。

因此后来天涯推出了“推荐话题”的广告栏目,保证了商业化的前提下不过多的打扰网民。

所以,天涯社区即使走了商业化路线,“粉丝”增量也丝毫没有受影响。到了2007年,天涯的用户已经突破了2000万,员工也突破了300人。

2008成为了天涯急速扩张的一年,这一年邢明从百度、谷歌、IBM等大企业挖来了很多人才,组成了一支强大的研发队伍并开发了ADTOP广告系统。

这套系统带来了“七天连锁酒店”“百事可乐”、“海南航空”“京东”等数十家大客户,给天涯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除了广告业务外,邢明也看中了网游行业。当时网游在中国正呈喷发式增长,“梦幻西游”、“诛仙”等一大堆网游火得不可开交。2009年邢明开始带着自己的团队研发网游。正如他之前所设想的那样,没多长时间就赚到了30万元,于是他决心扩大投入。

很快,邢明找来了60人的研发团队,正式进军网游行业。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开发的游戏并没抓住天涯用户的喜好,因此转化率很低,根本没人玩,就这样在网游行业邢明亏了几百万元。

折戟美中资本市场

俗话说“祸不单行”,也是在这个时候另一场意外悄然而至。

因为没得到回报,天涯上一些草根原创者逐渐流失到微博、微信公号等新平台上,盛大等平台也逐渐切入做IP运营,原发地天涯却没有帮他们实现价值。多年之后,邢明反思称,天涯的短板很明显,比如商业敏感性偏弱,赚钱的东西想的太少。

与此同时,在最辉煌的时候,天涯也并未考虑狙击资本,按照邢明的话说,因为那时还有点业余炒股票赚的钱,能自己运作。

2008年,香港影星张柏芝“艳照门”事件席卷论坛,那是天涯最后的辉煌。后来,互联网“原始密林”被大刀阔斧地修剪成花园,互联网产业被开垦得越发充分,“无为而治”似乎已经远远不够了。

由于入不敷出,在谷歌的牵头下,“天涯”计划登陆纳斯达克,并在2007年搭建好VIE架构。

2008年后,谷歌开始退出中国市场,曾经主导与天涯合作的李开复从谷歌辞职创办了创新工厂,天涯来美上市的计划被搁浅。

碰巧当年A股创业板征求意见稿出台,邢明作为重点对象被深交所邀请参加座谈会,邢明随即决定带领天涯冲击创业板,“天涯领军创业板”的消息不胫而走。

然而,涉及外资的VIE架构成为天涯在A股上市的拦路虎,拆除VIE架构意味着谷歌必须退出股权,双方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艰苦谈判,最终天涯得以回购股权。

这一漫长程序也耽误了天涯的资本旅途,创业板上市条件已大幅提高,天涯的盈利水平达不到创业板的要求,再次与绝佳的上市机会擦肩而过。

“断肠人在天涯”

屡次错过机会,时代已经不再眷顾天涯了。

2010年后,中国移动互联网兴起,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纷纷崛起,“天涯”所依托的web2.0技术成了明日黄花,精英大V和草根用户均转移到新的平台,天涯再也不是话题制造中心。

天涯论坛也会出现“天涯真的是没落了”的帖子,尴尬的是底下再无“盖楼者”,当年宁财神一篇矫情的《天涯这个烂地方》,引发的“盖楼”风景只可追忆不再重现。

社交媒体、门户网站、视频网站、垂直社区的多面夹击,天涯倚重的广告业务遭遇严重挤压,2012年,“天涯”被迫向个人增值服务和社区型电商转型,实施“平台化战略”。

重点打造的“天涯轻”与“天涯客”项目,前者追赶移动互联网潮流,以流行的微博、轻博客、LBS交友以及O2O等形式,打造天涯资源整合平台;后者则是一个游记性质的产品,切入社区电商领域,寻求除了广告以外新的盈利途径。

事实证明,无论是“天涯轻”还是“天涯客”,其用户规模都难以扛起“平台”二字。

2015年4月,天涯悄悄登陆新三板,在上百份的上市公告中,天涯还是被媒体挖了出来,引发“天涯人”的集体怀旧。邢明听到关于天涯登陆新三板的反馈是“挺冤的,挺掉价的”。

不管怎样,经历多番折腾的天涯终于还是登上了资本市场。

2017年,天涯以22亿的估值获得了华夏幸福2200万的非公开认购100万股,但当时的微信估值已超过了8000亿元。也就是说,行走了17年的天涯估值竟不及微信的1%!让人不禁感叹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今年4月16日,天涯悄悄摘牌新三板,知者了了。

邢明谈到新三板时说,“现在看来,当年回归中国资本市场的选择不一定正确,原来我们是美元基金的融资模式,资本市场看的是未来愿景,但在中国上市,只看能赚多少钱,通过营业额算PE估值,这是我们走的一个弯路”。

走弯路时,天涯正处在调整期,邢明看中横空出世的区块链,认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跟天涯的内核非常契合,天涯早期正是因去中心化而繁荣起来。2016年下半年,邢明定下通过区块链重构天涯的战略。

然而,区块链的风口呼啸而过,天涯的区块链星球板块“封刀”(停止挖矿)的帖子越来越多,他们认为此项目前途不明。

区块链之后,天涯又该何去?邢明感慨,“假如我把这些精力、资金、资源围绕原创内容社区展开,包括用产品提升、移动端转型等,天涯肯定不是现在这样。”他也强调,天涯仍然没有放弃要成为一个综合社区平台的理想,而这些都需要资本的支持。从新三板摘牌后,邢明把目光投向了A股科创板。(完)

 

 

移民替代:贸易纷争新视角

最近读了太多有关中美贸易纷争的文章——尽管中美贸易纷争远未达到战争级别,但很多人都已经把它定义为“贸易战”了。眼下关于中美贸易的分析文章多如牛毛,但从历史纵深角度去分析的似乎不多。本篇文章试图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去分析中国成为全球贸易第一大国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它将面临的挑战。

中国成为全球贸易大国深层原因

——移民替代

有关国际贸易的理论很多,最出名同时也是最古典理论的便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该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如此形成了国际分工。

但从古至今的国际贸易事实却并不是像李嘉图的理论那么理想化,如中国自明朝开始就出现了国际贸易的大量顺差,中国向其他国家出口丝绸、瓷器等,并换取银子,但从国外进口的商品却很少,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中国至少宋朝开始,银子就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了。

到了明朝嘉靖时期,政府确立“一条鞭法”的赋税及徭役制度,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中国持续几百年的银本位制应该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确立的。据估计,1550-1800年的大约250年间,中国共获得了大约12亿两白银,占了这段时间内世界白银总产量的一半左右(Barrett,Ward.1990)。

又如,从全球贸易史看,西方国家最初从东方进口的主要商品是香料,原因在于,大部分香料类植物多是印度及东南亚国家的特有植物,欧洲无法种植;在交通方式极不发达的古代,香料成为了奢侈品。因此,被中国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西方贸易,同时也被称为“香料之路”。

因此,全球贸易起初并不是因为劳动力的比较成本不一导致的分工不同而促成的。到了今天,我们同样没有发现世界各国都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全球贸易格局下的“生产分工”。

例如,工业化几乎是所有发展中国家所向往的模式,发展高科技也是所有工业国的目标;即便像美国这样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80%国家,仍然希望“再工业化”。正是因为各国产业发展目标的趋同化,才是导致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

中国应该是属于二战之后由农业国成为工业大国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但中国并不是一个成功的特例。例如,日本和韩国是二战后两个仅有的成为制造业强国的成功案例,这似乎很难从比较优势说和资源禀赋理论来解释。

我在几年前曾经发现,全球三大制造业大国——日本、德国和韩国,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如2013年全球人均耕地面积为3.45亩,其中德国为2.25亩,日本为0.51亩,韩国为0.49亩。尤其是日本和韩国,不仅耕地极少,而且国内矿产资源也匮乏。

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也只有1.3亩,由于地少人多,只有发展工业,同时通过出口工业品来提升收入水平。回顾历史,发现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由于少地少粮问题,都发生过虐杀婴儿的现象。尤其是日本,它在历史上实行的是家庭土地长子继承权,而不是像中国那样的弟兄分配制,这使得他们的求生意识更加强烈。

日本和韩国同属东亚国家,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大,勤奋而好学,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还有: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它们都无一例外地成为全球人均国民收入排名前20%的国家或地区。这也印证了儒家文化具有“致富”理念。

读人类历史,实际上就是读一部战争史,战争目的多半是为了获得更多资源,胜者为王,可以占有失败者的土地和财富。如此看来,全球的资源分配永远都不会是合理的。15世纪的所谓地理大发现,说白了就是为了寻找和掠夺当地财富。欧洲人得益于地理大发现,使得他们的人口迁徙幅度最大,美洲、澳洲乃至非洲的南非等地,都被他们占领并成为永久主人。

研究中国的疆域变化历史,同样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国土面积变大了,凡是汉族统治的朝代,国土面积变小了(唐朝或为例外)。原因或许容易解释:入侵的少数民族均为游牧民族,而汉族属于农耕民族,前者比后者更富有侵略性。从历史上看,侵略失败的案例远多于成功的案例。

从历史上看,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都遇到灾荒的时候,前者采取的应对举措往往是抢掠,这就是秦始皇为何要花巨大代价筑长城的原因;后者则多为“逃荒”,例如,清末出现的闯关东现象,实际上就是当华北地区遇到灾荒后的持续向东北移民现象。

如今,中国国内的移民仍在持续,如东北、西北和华北的人口都在净流出。总体看,一二线城市的人口会越来越多,农村人口会越来越少,是根本原因是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低,太多的人拥有太少的耕地。

数据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中国人口向外移民在16世纪初就形成规模了,由此也与迁徙国发生冲突,如早在1603年,就有2.3万华人在菲律宾的马尼拉惨遭杀害,而美国早在1882年就通过了旨在阻止中国移民入美的“排华法案”。

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向外移民数量总是相对有限,且解决不了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问题,加之移民难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要提高国民收入,只有发展出口贸易。从这个生存发展模式看,出口的本质就是“移民替代”。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国别限制,那么,中国至少可以有2000万农民去美国从事农业劳动,发展精耕细作农业,或许能让美国的农业产量再提高三分之一。因为美国只有200多万专职农民,而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农民超过两个亿,约为美国的100倍。

正是因为有了国家,就有了移民限制,这使得中国一直存在劳动力总量与其他资源总量不匹配的问题,只有发展外贸才能解决劳动力相对过剩问题。日本和韩国也是如此,尽管中国与日韩的经济体制不同,但出口导向战略却是一致的。2017年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全球分别排第一、第四和第六,均超过它们GDP在全球的排名。

200年来西方对华政策并无本质变化

19世纪是全球霸主是英国,殖民地无数,当年也是打着通商的旗号挑起事端。1840年前后 的鸦片战争,英国则称之为通商战争,最终清政府签署了屈辱的南京条约。也就是说,当贸易条件对西方有利的时候,他们竭力要求对等贸易,开放中国市场;当贸易条件对他们不利的时候,则实施贸易保护政策。

二战之后,美国确立了全球霸主地位,但美国又面临了外贸赤字居高不下问题,如80年代初是日本对美贸易顺差巨大,是美国贸易赤字的主要来源。因此,1985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即“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引发了日元持续升值,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这迫使日本政府为了维持国内景气度而被迫采取低利率政策,进而引发资产泡沫破灭。从此日本经济一蹶不振。

随着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扩大,美国对中国也采取了各种对抗措施,如在10年之前,主要是对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设置了反倾销、反补贴及特保措施等非贸易壁垒,10年后的今天,则主要针对高科技产品采取知识产权保护、不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等举措,甚至准备加征关税。

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限制,主要原因是美国贸易逆差过大,如2017年中国对美出口顺差要占美国贸易逆差总额的46%。至于指责中国对美贸易存在违反公平贸易的事实,其实只是由头,如果中国能做出符合特朗普所期望的让步,则贸易纷争基本可以平息。

特朗普上台一年多来,为了让“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主要采取了限制移民和保护贸易这两大举措。如前所述,出口贸易的一大重要功能就是“移民替代”,因此,限制移民和贸易保护实际上是一回事,就是要给予美国白人更多的就业机会,保护美国的制造业。可见,美国从“国际主义”价值观退回到“民族主义”价值观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回顾历史,1882年美国实施“排华法案”后,根据移民局记录,1884年中国人入境人数大幅减少,到1892年,全年竟没有一个中国人来美国。1892年,美国国会立法把所有的排华法案都延长了十年,且新增了许多歧视华人的条款;1902年再度立法延长所有排华法案十年;1904年,美国国会议决:排华法案永远有效。

1943年,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专门针对特定国家移民限制的“排华法案”被废除,我认为被废除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之间成为了盟友,因此,本质上看,“废除”并不是完全是“正义”驱动,更多是“利益”驱动。

据美国人口统计局数据,2015年美籍华裔家庭的平均收入为10.85万美元,比美国总体家庭平均收入水平高36.8%,而且本科以上学历者占比也高于全美平均水平。这也是为何特朗普要限制移民的原因,尤其是亚裔在美国所获得的收入和职位普遍比较高,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白人的发展机会。

因此,东亚国家各民族世世代代处在人多地少的环境里,养成了勤劳和高储蓄的习惯,注定了他们更有条件成为高收入阶层,但这种通过移民或贸易方式来改变自己命运的谋生方式,这种追求财富的“拜财神爷”文化,容易与西方基督教文化和习俗相冲突。故从19世纪开始,西方就形成看一种极端民族主义理论,把中国和日本人视为威胁到白人的“黄祸”。

二战之后,全球总体处于历史上持续时间较长的和平发展阶段,全球殖民地数量大幅减少,经济竞争成为全球国别竞争的主要方式,这使得中国再度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竞争者,因此,西方国家对中国政策仍然延续近200年的主基调,就是防范和遏制。

中国崛起势不可挡:

劳动生产率提高才是主因

特朗普认为,中国对美贸易之所以能维持高顺差,与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有关,但他却没有能够找到“操纵汇率”的依据。纵观过去30年中美贸易史,不难发现,无论是人民币处在贬值阶段还是升值阶段,对美贸易顺差都在不断扩大。因此,“汇率操纵说”并不成立。

以日本为例,1985年日本被迫签订广场协议,美国等发达国家要求日元升值,在短短三年时间里,日元对美元升值近一倍,但这依旧未改变日本的出口强势,尽管以日元标价的出口增幅明显回落,但以美元标价的出口增幅却依然强势,对美顺差水平进一步抬升,1991年日本对美贸易顺差额要占到美国贸易逆差近60%,似乎是广场协议前的两倍。

可见,汇率高估与否并不是导致美国贸易逆差的主因。那么,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主因是究竟什么呢?我们研究发现,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才是决定出口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如日本在60、70年代,虽然名义工资涨幅惊人,但由于劳动生产率平均有高达10%左右的年增幅,故单位工资成本的实际增幅相当有限。

构成劳动生产率的三要素是劳动力素质+资本密度+全要素生产率,中国劳动生产率提升对制造业的贡献,则主要来自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如截止2015年,美国有近40%的人受过大专以上教育,而中国只有12%,相当于美国1972年的水平。尽管中美劳动力素质差距巨大,但中国劳动力素质的改善幅度却非常惊人:2000年中国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全国人口的3.6%,相当于美国30年代中期水平,到了2010年上升至9.0%,相当于美国1959年的水平,即中国10年走过了美国24年的路。

中、美、日以产出衡量的劳动生产率

若以就业人数及GDP来衡量劳动生产率水平,则其增速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的中位数水平是2.0%、日本大致是1.7%,而中国则超过了8%。

过去30多年来,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规模估计超过美国最近100年的投入量,这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根本原因,也是其他新兴经济体望尘莫及的。中国工人的薪酬水平虽然上升了不少,但目前仍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尽管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用工成本低廉,但产业配套、交通运输条件和劳动力素质等方面与中国相比仍有不少差距。

因此,特朗普把“不公平贸易”是造成美国贸易逆差的主因,显然是有失公允的。中国经济落后于发达经济体,因此它应该拥有“发展权”,即过去发达国家通过侵略和暴力来抢占原住民的土地和财富,而后发国家只能通过移民来分享部分资源;如今连移民都受限制,那至少给点自由贸易的权利吧?

回看过去40年的历史,发现中国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由于全球出口贸易的最大特点就是此消彼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出口竞争优势黯然失色,日本在经历了连续六年的外贸逆差后,2016年才稍有顺差。

从1989年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恰恰都发生在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如中国对美出口份额,正是从80年代末开始显著提升的,这正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对美出口份额下降的开始。

我并不认为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的高增长是奇迹,因为最近30年的高增长起因是过去一二百年的低增长,即超跌反弹而已,所以,反弹至今,中国仍属于中等收入国家,与同属东亚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大。

正是因为如此,中国还将继续发展,即便美国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也无法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因为中国不同于日本,前者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对外贸的依赖度会逐步减少。所以,中美贸易冲突也将长期持续下去,冲突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劳动生产率增速的差异。

从中美贸易的商品和服务看,彼此存在很大的互补性,因此,贸易战的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这也应该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过去40年来,中国的开放度已经大大提高了,故中美之间不大可能出现愈演愈烈的贸易战,更不会升级为另一场“鸦片战争”。

尽管如此,我觉得,从长期看,中美贸易纷争很难化解,因为中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美国竞争力的下降,美国必然会为了维持霸主地位而不断给中国设置障碍。

 

[天涯股票论坛以及股票论坛网站大全]

引用地址:https://www.cha65.net/202401/42155.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