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问答_专家推荐股票_问股室_问股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利率市场化短期影响)

国债期货是运营成熟、应用广泛的风险管理工具,也是利率市场化的产物。同时,上市国债期货也是推进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对促进利率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

  国债期货的推出促进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利率逐步市场化后,如何确定定价基准,即如何定价;二是利率自由浮动后,相关机构如何管理利率波动风险,即如何规避风险。

LPR,即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金融机构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2019年8月,央行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新的LPR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作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LPR已逐渐替代贷款基准利率成为贷款利率定价的“锚”,每月定期发布。

“去银行存款,利息给的没有以前多了。”最近,不少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国债期货上市以来,市场规模平稳增长,如今日均持仓量超过30万手,与现货市场实现协同发展。一方面,国债市场近年来不断扩容,在发行、做市商等机制的完善以及参与主体的丰富下,流动性明显提升,利率风险管理需求大幅增加,推动国债期货市场规模稳步上升。另一方面,国债现货的主力投资者银行和保险机构近年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逐步深化国债期货参与程度,积极开展套期保值;基金和证券公司等资管机构加大配置力度,国债期货投资者类型进一步丰富、中长期资金力量进一步增强。

从增量看,LPR下调带动房贷利率调降,有助于降低购房成本,促进楼市回暖。从存量看,LPR调降也有助于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减少居民利息支出成本。“这实质上相当于增加了部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金融对实体的让利,将为改善民生、促进消费发挥积极作用。”曾刚说。

国内方面,央行发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对经济担心加剧,同时也注意到物价上行的压力。如何刺激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保证物价的稳定?从央行的报告看,主要是下面几点:

该负责人说,一方面,存款利率下降尤其是中长期存款利率下降,有利于银行压降负债成本,为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提供空间,从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存款收益水平下降,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居民储蓄意愿,可使更多资金流向消费市场和其他投资领域,有利于提振经济、活跃市场。

总体来说,两个期限LPR的下调,都将带来利好。1年期LPR下调也将带动其他期限的贷款利率下行。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本轮LPR调降既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有助于激发融资需求,也有助于提振信心、稳定预期。

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叶小杰表示,从中长期来看,存款利率仍然存在下行的预期,“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还比较多,还需要向实体经济注入更多的流动性,以支撑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因此仍然需要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这就主要反映为贷款利率的下调,与之相对应的银行为了保持它的获利空间,也势必需要下调存款利率。”

二战时期,为了应对由于外部制约和通胀压力,日本采取了一系列资本和金融控制。战后,日本延续了严格的金融管控,甚至于1957 年开始对银行信贷行为实施“窗口指导”。1955年-1973年贸易盈余不断增加推升外储,在缺乏对冲工具的背景下日本国内流动性环境过于宽松。此外,为应对第一次石油冲击,日本政府主导大量投资导致政府负债率攀高。在此背景下,日本需要一个更有弹性的金融体系。随着金融自由化发展,日本企业融资方式趋于多元化,日本开始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引导市场利率。但若想提高政策利率的效力,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市场利率传导机制,以使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的变化能够有效地传导其他各种利率。放宽对各种利率的管制是第一步。

一、日本利率管控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随着美国等国先后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日本经济的外部条件恶化,由于日本工业中燃油、钢铁等基本材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外供应,日本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与此同时,战争相关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极大的挤压了日本国内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战争时期,为了应对由于外部制约和巨额战争开支而引发的通胀压力,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直接的资本和金融控制,例如冻结工资和商品价格。战后,日本依然保持了对于金融的严格管控,意图完成平衡稳定物价和重建经济这两个目标的巨大挑战。当时日本央行是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实施货币政策的。然而,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出现了资金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银行的放贷热情随之高涨。面对这种情况,日本央行仅仅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已经难以对其进行抑制。为此,日本央行于1957 年推出了一种可以直接控制银行信贷行为的方法,即规定各银行的贷款增长额度。这种方法被称之为“窗口指导”,在当时成为了一种极为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日本在1955年-1973年间迎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在严格的金融监管政策下,其金融体系呈现由银行明显主导的情况,债券及权益市场发展落后。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的贸易盈余不断增加,而日本央行将这些盈余吸收成为外汇储备,在没有任何紧缩货币政策工具(如提高准备金率)对冲下使得日本国内的货币政策过于宽松。此外,当时为了应对第一次石油冲击,日本政府主导大量投资,使得其负债率开始走高,政府债券发行量激增,这就需要一个更有弹性的金融体系。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开启了其金融自由化的进程。

日本银行开始逐步提高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引导市场利率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比重。这是因为政策利率的影响范围不仅局限于银行的贷款利率,而是可以影响到广谱金融市场的利率。但若想提高政策利率的效力,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市场利率传导机制,以使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的变化能够有效地传导其他各种利率。放宽对各种利率的管制是建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第一步。

二、日本利率市场化过程

在开始利率市场化前,日本的金融体系内存在严格的利率管控。比如,在管制下3个月的存款利率被定在比贴现利率低1.5%的水平,两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被规定在比三个月定期存款高2.25%的水平上。而两年期的贷款利率则被规定在比同期存款利率高0.2%。日本央行的贴现利率仅仅能实现央行货币政策利率向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传导。为了建立货币政策向广谱利率的传导机制,日本的利率市场化经历了从国债发行利率、交易利率到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过程。

以存单及货币市场存单为例,其完全市场化均经历了超过5年的时间。在各国的政策实践中,银行负债端的市场化都是最艰难的一步。比如,人民银行在《有序推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1]中就提到“存款利率的管制放开后存款利率存在上行压力。由于银行普遍存在“存款立行”、追求规模等固有观念,加上部分监管指标也更加重视一般性存款,导致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有较强的高息揽储冲动,如果存款利率上行则不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三、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日本银行业危机及经验

[1]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4094012/20200919.pdf

[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利率市场化短期影响)]

引用地址:https://www.cha65.net/202307/31951.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