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问答_专家推荐股票_问股室_问股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杨百万炒股书籍和杨百万炒股技巧

时至今日,不管对于机构还是散户个人来说,杨百万身上那股“在狂风巨浪面前保持冷静心态”的股民精神依然没有过时。

|作者:隋唐

|编辑:咖喱

有着“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之称的职业投资人杨怀定6月13日离世,享年71岁。数月前,长期患有糖尿病的他因并发症入院抢救。

对于股票市场上的“老炮儿”们来说,杨百万是象征初代造富神话的一个符号,也是中国证券市场上最早的“顶流”,就连近期证券市场上的那些网红经理人们都要敬他三分。

“杨百万”起源于一个外号。1989年前后,他“第一个吃螃蟹”,通过异地交易的方式买卖国债,赚得百万资产。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曾做出批示,叫他“杨百万”。后来,他又凭借机敏和耐心在中国股市翻云覆雨,最终用2万本钱炒出2000万身家。

他的故事曾被国内外媒体广为报道,他的一举一动也成为当年中国股市的风向标。股民们喊他“中国第一股民”,而他却喜欢称自己为“散户工会小组长”。他在其著作《要做股市赢家》的序言中曾写道,“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只有留级和重读,永远没有毕业生。”

成为“杨百万”

1988年是杨百万“封神”的起步年。往前推7年,国家刚刚开始推出国库券,但只允许公民向政府买卖,不允许私自转让。彼时我国资本市场蹒跚起步,所有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直到1988年,财政部公布了《财政部关于转发〈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允许国库券上市流通交易。国库券转让业务由此迎来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其中就包括杨百万。

彼时,杨百万是上海铁合金厂的一名仓库看管员,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虽然手捧铁饭碗,但微薄的工资让他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面前无法心如止水。对资本市场嗅觉敏锐的他,在国库券市场嗅到了无限商机。

1988年4月的某天上午,杨百万以108元的价格买入2万元国库券。等到当天下午,人们纷纷跟进时,国库券价格一下涨到112元,他在此时选择抛售。仅仅半天时间,他就赚到了800元。在市场上吃到甜头的他就此开启了自己的“百万之路”。

当年没有互联网,信息天然有地域之间的壁垒,这导致了各地的国库券价格也存在差异。杨百万迅速想到,也许自己可以在各地的国库券之间的价格差上做文章。随后,他东拼西凑了10万块钱,直奔合肥,在当地买了国库券后回到上海卖给银行,几天之内就赚了2000元。

·早年的杨百万(中)

赚到第一桶金的杨百万开始频繁在各地“倒卖”国库券,成为了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

他曾在河南洛阳携带几十万“巨款”收购国库券,被当地有关部门误认为要收购文物;他在自己的“福地”合肥与上海之间往来近80次,用箱子装着几十公斤现金来回奔波。因为安全问题,杨百万甚至惊动过警方。上海警方曾荷枪实弹地保护过杨百万,《解放日报》还对此事进行过报道:“上海出现第一例私人聘请公安人员当保安事件。”

“我没日没夜地乘火车在全国跑,”后来接受采访时他说,“人家当时就问我,你累不累呀?我说不累呀,这干一天就是几年的工资啊!”

随着资产日益增多,税务问题成了他心中的烦忧。1989年,他曾主动去税务部门咨询买卖国库券是否要交税。在得到工作人员“不需要为买卖国库券的收入交税”后,他“主动报税”的精神还受到表扬。从此之后,杨百万心中再无顾虑。

从1988年到1989年,杨百万在短短1年时间内赚得人民币100多万元,成了货真价实的“杨百万”。

“草根股王”的8字秘诀

1989年,杨百万意识到政策的重点转向支持资本市场,于是开始投资股票。

他的感觉并没有错。1990年,国家在上海成立了证券交易所,而在中国股民都对这个新鲜事物持观望态度时,他又先行一步。据报道,他买入的第一支股票是“老八股”之一的真空电子。他以90元的价格买入2000股,半年后,真空电子股票一飞冲天涨到800元。他在高位抛售,净赚了150万元。

杨百万的“封神”之路其实不光有“豪赚百万”的故事,凭借敏锐嗅觉躲过大跌的壮举,也让股民们津津乐道。

1993年,中国股市逐渐热闹起来,沪指从400点一路上涨至1500点。当时大量股民相信,沪指最终会突破1800点。但是杨百万是当时唯数不多的“冷静派”,他奉劝散户“不要冲动”。可惜暴涨势头似乎传遍了整个股票市场,股民们都陷入了疯狂的情绪中。

1994年,A股经历开市以来第一次大熊市,沪指从1400多点跌到400点。回过神来,股民们发现杨百万早在市场处于高点时就抛售了手中股票。从此之后,杨百万又多了个“草根股神”的称号。

但是,这个“草根股神”不是预言家,他也有铤而走险之时。

当沪指跌到400点时,杨百万认为低点已到,于是决定出手抄底。但让他措手不及的是,在他重仓进场后,沪指还是没有止住颓势,最终下探至325.89点。

“就在我最绝望的那一天,我跟太太讲,我还有20万现金,不买股票了,你放着,不知道股票哪一天才会涨。”杨百万曾这样回忆当初那段经历。当时的他面临着两难选择:抛掉抄底来的股票,“少输当赢”;继续持有抄底的股票,等待逆转。

最终他选择了后者,而他的耐心又一次换来了奇迹。1994年8月,中国股市出现“8月狂潮”,杨怀定手中股票瞬间翻了4倍。

市场上曾把杨百万传得“神乎其神”,但他的答案就8个字——关注政策,保持耐心。

实际上,杨百万做出决定前曾关注过交易所的相关座谈会,对救市政策即将出台已经有所察觉。他后来公开说:“出了三大救市政策,很多人才知道我,觉得我分析能力特别强。其实,开过会的。”

·2007年,杨百万为其书籍签售。

散户的缩影

杨百万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有诸多“第一”:他是第一个在资本市场上聘请私人律师的;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的;也是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客座教授的。

杨百万身上,有着中国初期百万散户股民的缩影:

早上8点起床,听电台财经新闻;9点15打开电脑看行情;11点半到下午1点午饭休息;下午1点到3点看行情;3点以后看电脑资讯;5点看晚报;5点50看中央台财经报道;晚上8点看书;10点复盘……每天花在股市的时间不少于8小时。

这是杨百万接受采访时介绍的每日作息计划,相信每个中国股民,都会在他身上发现自己的日常。

胆大心细加上运气使然,杨百万成了中国股市早期的“草根代表”。曾有人总结过他成功的要领,第一是坚决不站到法律与监管的对立面。除了曾主动去税务部门询问税务问题,他还曾在做国库券交易时,专门去到人民银行询问金融法规,主动接受监管。

第二是他能在大风大浪前保持足够的耐心,尽量不追涨杀跌。巅峰时期,杨百万每天会接到几百个电话、几百条短信,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他应接不暇:“深度套牢,怎样解套?”“我有5000元,什么时候能挣到100万?”“赔了70万,一家老小没法活啦。”在这些问题面前,杨百万给出的建议大差不差:“炒股要有平常心,涨时不贪婪,跌时不恐惧。”“做散户的,要用心,要理智,不要做傻户。”

杨百万的知足和理智心态一直保持到老。2013年,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比起当年的2万块本钱,今天我股市的2000万,资产增加了1千倍,钱够用就好,养老也可以不靠国家、靠自己了,除了抽根烟、喝个茶,没有什么奢侈的爱好。”

·2008年,杨百万在厦门为股民讲炒股。

如今,随着各种投资机构进场,越来越多的散户选择将投资交由机构来打理。但是不管对于机构还是散户个人来说,杨百万身上那股“在狂风巨浪面前保持冷静心态”的股民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杨百万曾说,对于他而言,炒股已经不是一种生存需要,不是职业,所以他从来没有过退休的打算。如今,这位传奇人物悄然离世,完成了他将股市投资作为“一生事业”的梦想。而在他走后,中国散户的投资文化短期不会消失,他留下的股民精神也将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很多人一听说熊市就害怕,其实熊市才是赚钱的时候。2007年6000点的时候,大家都说是大牛市,不管懂股票的不懂股票的都去买股票,现在怎么样?都是高位套牢,包括买基金的,赚到钱了吗?没有,就是有的人之前赚了,也又还给股市了,由此可见牛市的钱,也是不好赚的。

熊市来了也是一件好事。

可以让大家冷静一下,理智的思考一下。

其实股市就是这样,牛市之后是熊市,熊市之后是牛市,不断循环的。

现在是熊市,说明牛市也不远了。

涨不要贪,跌不要慌。

在动荡的股市中贪婪和恐惧也会被演绎到极致。

2007年5月20日,我在南京对来采访的媒体说,股市要见顶,提醒股民抛掉。

结果,很多人不信,十天后遭遇了“5.30”大跌。2007年9月28日,6000点时我在广州又说,股市又到“5.30”前夜,号召大家跑,结果还是很多人不信。之后有股民打电话给我,说是我的粉丝,现在被套了,问我怎么办?我说你根本不是我的粉丝,你没听我的话,才被套的。举这两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贪婪会让人迷失方向,不会对股市进行理性的判断。股市有涨有跌,有人是看到5000点就想6000点,看到6000点就想8000点。不套他套谁?

2005年8月30日,我在股指只有998点的时候,建议大家买股票,我自己就卖了房子买股票,现在的收获当然不少。

机会是跌出来的,不然在6000点的牛市里,哪里有这么便宜的股票给你拣呢?

现在是一个相对的底部,长期投资者可以选择一些绩优股长期持有。手中有好股票被套的,现在也别急着抛,抛了就可能后悔,现在就是最艰难的时候,熬过去就好了。

[杨百万炒股书籍和杨百万炒股技巧]

引用地址:https://www.cha65.net/202403/43657.html

tags: